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建,虎门威远岛将快速直达虎门高铁站
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建,虎门威远岛将快速直达虎门高铁站
大湾区大学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建,虎门威远岛将快速直达虎门高铁站央广网(yāngguǎngwǎng)合肥7月7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夏日傍晚,安徽铜陵东联镇永新社区迎来一天(yītiān)中最生动的时刻。篮球场上跃起扣篮的身影划破夜空,羽毛球的弧线在灯光下交错,儿童乐园(értónglèyuán)里滑梯上的笑声如银铃滚落……这(zhè)片曾被距离市区遥远所困的土地,如今正被家门口升腾的烟火气与活力点亮。这蓬勃生机的背后,是东联镇以民生为尺,精心测量(cèliáng)、用心回应群众期盼的温暖实践(shíjiàn)。一杯45℃的水、一条路、一座篮球公园、一次名医坐诊、一条产业工人(chǎnyègōngrén)子女就学通道……细微之处,丈量着(zhe)幸福的厚重分量。
东联镇建设多个运动场馆丰富产业工人(chǎnyègōngrén)文娱生活(央广网发 东联镇供图(tú))
“跑办”连(lián)心“议案”落地
“我家屋子夏天西晒,我反映给村干部潘华后,他帮忙(bāngmáng)联系给楼顶加了隔热(rè)层,现在没有那么热了!”提及当地的村干部,东联镇联合村村民(cūnmín)姚文学连连点赞。
在东联镇镇村干部心底(xīndǐ),服务百姓是“将心比心”的(de)共情,更是“以百姓心为心”的行动。
在新莲村,有一条名为东边张的(de)道路,因常年雨水侵蚀导致道路路基松垮、地势低,一遇雨水天气道路积水、泥泞,环境脏乱,为了(le)改善这一状况,镇村两级共投入资金13万元,对道路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如今,东边张道路焕然一新,村民们(men)纷纷表示,修路工程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shíshízàizài)的便利(biànlì),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基层治理如何提质提效,让人民满意?东联镇成立了党员干部“跑办代访中心”,变被动接访(jiēfǎng)为干部主动(zhǔdòng)下访。
在东联镇(zhèn)联合村,经过(jīngguò)清淤后的池塘干净整洁(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中心总结出(chū)一套“逢6必访”工作机制——
每月6日(rì),由镇主要负责人带队下沉到村接访,村干部代诉群众反映问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补充意见(yìjiàn),大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每月16日,东联镇组织人员(rényuán)对办理情况开展一次现场查看。
每月26日,再进行一次回头督查、总结(zǒngjié)提升,形成问题处置的(de)闭环。
截至目前,东联镇(zhèn)共开展跑办工作到村接访(jiēfǎng)25次,共解决101件民生实事。2024年(nián),镇村干部到村接访8次,解决40件民生实事,镇村两级共花费738.45万。
用脚步丈量民情的(de)同时,东联镇更以制度(zhìdù)锻造民生保障。2021年,东联镇在全市率先推出乡镇人代会“一号议案”制度,通过全体人大代表投票,将群众呼声最高的“急难(jínàn)愁盼”锁定为(wèi)年度“头号工程”,由镇党委、政府牵头,举全镇之力重点推进。
2024年东联镇“一号议案(yìàn)”儿童无动力乐园投入使用(央广网记者 徐鹏(xúpéng)摄)
在(zài)永新社区小广场和镇邻里中心综合运动场,两座色彩(sècǎi)明快的儿童无动力乐园就是2024年东联镇“一号议案”票选出的项目。乐园里,滑梯、秋千、攀爬网等设施一应俱全(yīyīngjùquán),色彩明快,地面也铺设了柔软的橡胶垫子。社区曾被遗忘的“金角银边”,点石成金般幻化成家门口的“童趣磁场”,印证着“民之所盼”如何(rúhé)精准落地(luòdì)为触手可及的幸福(xìngfú)场景。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一号议案”项目建设(jiànshè),该镇发挥人大监督优势,坚持“设建管”一体化监督,从项目规划设计(guīhuàshèjì)到项目实施每一个环节,代表(dàibiǎo)全程参与和监督,力求把每个项目都办成(bànchéng)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惠及人民群众。
一杯45℃直饮水背后(bèihòu)的教育温度
“我们每次大课间做完操回来(huílái)(lái),大家都会感到很口渴,来学校新安装的设备接水很方便。”东联小学六年级学生赵倩说。
在(zài)东联小学(xiǎoxué)教学楼二楼拐角处,一处崭新的直饮水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东联小学校长胡媛媛介绍,直饮水夏季常年保持在45℃,冬季常年保持在55℃,孩子们不用从家里(jiālǐ)带水来校,直接接水就能喝。这也是东联镇首个校园直饮水应用项目,有效提升校园饮水品质,保障(bǎozhàng)了师生(shīshēng)饮用水健康安全。
45℃的直饮水成为校园内无声流淌的暖意。东联镇一直以来(yǐlái)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2023年,东联镇启动实施镇域(zhènyù)学校“一号提升(tíshēng)”强基固本行动,两年来共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了辖区内6所中小学、幼儿园面临(miànlín)的发展瓶颈。
东联(dōnglián)镇一直以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央广网记者 徐鹏摄)
这份关怀在泥土芬芳中同样开花结果。在东联小学(xiǎoxué)劳动教育基地里,孩子们(men)化身快乐小农夫,采摘、搬运,分工协作(fēngōngxiézuò)。2024年3月,东联小学利用镇域“一号提升”项目资金开辟了这片劳动教育基地,旨在让学生(xuéshēng)们通过(tōngguò)亲身实践,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一年(yīnián)来,这片菜园从最初的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课堂”。学校根据不同季节安排学生参与翻土、播种、浇水、除草等(děng)劳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也传递着工业(gōngyè)小镇的温度。
“我们夫妻俩都是在东联镇工作的产业工人,孩子不仅顺利就读了(le)公办学校(xuéxiào),而且省下一大笔择校费。”铜陵景昌钢制品有限公司职工陈宗斌对(duì)镇里发布的“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十分感激。近年来,来东联镇工作的产业工人逐年增加,子女入学成了他们(tāmen)最关心(guānxīn)的问题。为此,东联镇为(zhènwèi)产业工人量身定制“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企业全面摸排产业工人子女入学需(xū)求,学校负责提供入学申报材料清单及申报指引,学生转学只需提供“学籍号”,全程网上审批。
东联(dōnglián)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已形成一套长效教育关怀机制——依托东联阳光教育基金,一系列惠民(huìmín)实事落地见效:“定制公交”破解了上学路远之忧,“助学圆梦”行动已托举96名困难学子展翅翱翔;八月欢送会(huānsònghuì)上,寄语卡与拉杆箱伴大学新生启程……东联镇的(de)教育关怀,如阳光雨露,精准滴灌(dīguàn)着每一株亟待成长的“新苗”。
一次家门口手术背后的健康守护(shǒuhù)
6月24日,60岁的东联镇长河村村民崔四清在家人的陪伴下从东联镇卫生院顺利出院(chūyuàn),气色相较(xiāngjiào)于入院明显好了不少。
不久前,他查出(cháchū)胆囊结石,腹部疼痛(téngtòng)明显,本已做好了辗转奔波市里大医院(yīyuàn)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不同了,就(jiù)在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医联体牵头单位——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就顺利为他完成了手术。
原来(lái),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的(de)专家会按需要定期来东联(dōnglián)镇卫生院为患者手术,“以前去市里看病,没个一两周折腾不下来,现在(zài)在家门口就能让市里专家手术,还(hái)能享受一级医院的报销标准,省心太多了。”崔四清的感慨,道出了东联镇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医”靠的满满获得感。
崔四清在家门口享受到的优质手术资源,是东联镇织密基层健康保障网的一个缩影。而对于这座拥有50家重点企业的工业镇而言,数万(shùwàn)产业工人的健康“守护盾(dùn)”也正变得更加坚实(jiānshí)。
东联镇(zhèn)乡镇卫生院荣获全国(quánguó)“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央广网记者 徐鹏摄)
今年8月,一项(yīxiàng)备受期待的民生工程——东联(dōnglián)镇卫生院新建的体检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忙碌的产业工人来说,这无异于(wúyìyú)开到了厂门口的“健康便利店”。长期以来,职业健康检查、常规(chángguī)体检往往意味着请假、奔波市区、排队耗时,对倒班工人尤显不便(bùbiàn)。新建成的体检中心,空间更宽敞、设备(shèbèi)更先进、流程更优化,将满足岗前、岗中、岗后体检需求。
“这不仅省去了舟车劳顿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更能让(ràng)健康隐患在‘家门口’被及时发现、尽早干预,成为(chéngwéi)守护工人健康的‘第一道(dìyīdào)哨岗’。东联镇卫生院院长汪陵生说。
东联镇卫生院还为产业工人特设了“急救”就医绿色通道,工人在厂区或镇域内突发急症、工伤,卫生院急救力量将优先响应、优先处置,无需排队挂号缴费,直接进入抢救或诊疗流程,确保在最(zuì)短时间(duǎnshíjiān)内获得有效(yǒuxiào)救治(jiùzhì)。
东联镇(zhèn)的(de)基层医疗,正以不断升级的“硬(yìng)设施”和充满温度的“软服务”,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承诺,深深镌刻在这片工业沃土之上。健康托底,民心所安,这也正是东联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基石。
更多的(de)民生暖意,正于小镇点滴汇聚,终成滋养一方、活力奔涌的江河(jiānghé)。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请在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běn)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zhuǎnzǎi)。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央广网(yāngguǎngwǎng)合肥7月7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夏日傍晚,安徽铜陵东联镇永新社区迎来一天(yītiān)中最生动的时刻。篮球场上跃起扣篮的身影划破夜空,羽毛球的弧线在灯光下交错,儿童乐园(értónglèyuán)里滑梯上的笑声如银铃滚落……这(zhè)片曾被距离市区遥远所困的土地,如今正被家门口升腾的烟火气与活力点亮。这蓬勃生机的背后,是东联镇以民生为尺,精心测量(cèliáng)、用心回应群众期盼的温暖实践(shíjiàn)。一杯45℃的水、一条路、一座篮球公园、一次名医坐诊、一条产业工人(chǎnyègōngrén)子女就学通道……细微之处,丈量着(zhe)幸福的厚重分量。
东联镇建设多个运动场馆丰富产业工人(chǎnyègōngrén)文娱生活(央广网发 东联镇供图(tú))
“跑办”连(lián)心“议案”落地
“我家屋子夏天西晒,我反映给村干部潘华后,他帮忙(bāngmáng)联系给楼顶加了隔热(rè)层,现在没有那么热了!”提及当地的村干部,东联镇联合村村民(cūnmín)姚文学连连点赞。
在东联镇镇村干部心底(xīndǐ),服务百姓是“将心比心”的(de)共情,更是“以百姓心为心”的行动。
在新莲村,有一条名为东边张的(de)道路,因常年雨水侵蚀导致道路路基松垮、地势低,一遇雨水天气道路积水、泥泞,环境脏乱,为了(le)改善这一状况,镇村两级共投入资金13万元,对道路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如今,东边张道路焕然一新,村民们(men)纷纷表示,修路工程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shíshízàizài)的便利(biànlì),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基层治理如何提质提效,让人民满意?东联镇成立了党员干部“跑办代访中心”,变被动接访(jiēfǎng)为干部主动(zhǔdòng)下访。
在东联镇(zhèn)联合村,经过(jīngguò)清淤后的池塘干净整洁(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中心总结出(chū)一套“逢6必访”工作机制——
每月6日(rì),由镇主要负责人带队下沉到村接访,村干部代诉群众反映问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补充意见(yìjiàn),大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每月16日,东联镇组织人员(rényuán)对办理情况开展一次现场查看。
每月26日,再进行一次回头督查、总结(zǒngjié)提升,形成问题处置的(de)闭环。
截至目前,东联镇(zhèn)共开展跑办工作到村接访(jiēfǎng)25次,共解决101件民生实事。2024年(nián),镇村干部到村接访8次,解决40件民生实事,镇村两级共花费738.45万。
用脚步丈量民情的(de)同时,东联镇更以制度(zhìdù)锻造民生保障。2021年,东联镇在全市率先推出乡镇人代会“一号议案”制度,通过全体人大代表投票,将群众呼声最高的“急难(jínàn)愁盼”锁定为(wèi)年度“头号工程”,由镇党委、政府牵头,举全镇之力重点推进。
2024年东联镇“一号议案(yìàn)”儿童无动力乐园投入使用(央广网记者 徐鹏(xúpéng)摄)
在(zài)永新社区小广场和镇邻里中心综合运动场,两座色彩(sècǎi)明快的儿童无动力乐园就是2024年东联镇“一号议案”票选出的项目。乐园里,滑梯、秋千、攀爬网等设施一应俱全(yīyīngjùquán),色彩明快,地面也铺设了柔软的橡胶垫子。社区曾被遗忘的“金角银边”,点石成金般幻化成家门口的“童趣磁场”,印证着“民之所盼”如何(rúhé)精准落地(luòdì)为触手可及的幸福(xìngfú)场景。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一号议案”项目建设(jiànshè),该镇发挥人大监督优势,坚持“设建管”一体化监督,从项目规划设计(guīhuàshèjì)到项目实施每一个环节,代表(dàibiǎo)全程参与和监督,力求把每个项目都办成(bànchéng)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惠及人民群众。
一杯45℃直饮水背后(bèihòu)的教育温度
“我们每次大课间做完操回来(huílái)(lái),大家都会感到很口渴,来学校新安装的设备接水很方便。”东联小学六年级学生赵倩说。
在(zài)东联小学(xiǎoxué)教学楼二楼拐角处,一处崭新的直饮水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东联小学校长胡媛媛介绍,直饮水夏季常年保持在45℃,冬季常年保持在55℃,孩子们不用从家里(jiālǐ)带水来校,直接接水就能喝。这也是东联镇首个校园直饮水应用项目,有效提升校园饮水品质,保障(bǎozhàng)了师生(shīshēng)饮用水健康安全。
45℃的直饮水成为校园内无声流淌的暖意。东联镇一直以来(yǐlái)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2023年,东联镇启动实施镇域(zhènyù)学校“一号提升(tíshēng)”强基固本行动,两年来共投入6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了辖区内6所中小学、幼儿园面临(miànlín)的发展瓶颈。
东联(dōnglián)镇一直以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央广网记者 徐鹏摄)
这份关怀在泥土芬芳中同样开花结果。在东联小学(xiǎoxué)劳动教育基地里,孩子们(men)化身快乐小农夫,采摘、搬运,分工协作(fēngōngxiézuò)。2024年3月,东联小学利用镇域“一号提升”项目资金开辟了这片劳动教育基地,旨在让学生(xuéshēng)们通过(tōngguò)亲身实践,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技能。一年(yīnián)来,这片菜园从最初的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课堂”。学校根据不同季节安排学生参与翻土、播种、浇水、除草等(děng)劳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也传递着工业(gōngyè)小镇的温度。
“我们夫妻俩都是在东联镇工作的产业工人,孩子不仅顺利就读了(le)公办学校(xuéxiào),而且省下一大笔择校费。”铜陵景昌钢制品有限公司职工陈宗斌对(duì)镇里发布的“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十分感激。近年来,来东联镇工作的产业工人逐年增加,子女入学成了他们(tāmen)最关心(guānxīn)的问题。为此,东联镇为(zhènwèi)产业工人量身定制“产业工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企业全面摸排产业工人子女入学需(xū)求,学校负责提供入学申报材料清单及申报指引,学生转学只需提供“学籍号”,全程网上审批。
东联(dōnglián)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已形成一套长效教育关怀机制——依托东联阳光教育基金,一系列惠民(huìmín)实事落地见效:“定制公交”破解了上学路远之忧,“助学圆梦”行动已托举96名困难学子展翅翱翔;八月欢送会(huānsònghuì)上,寄语卡与拉杆箱伴大学新生启程……东联镇的(de)教育关怀,如阳光雨露,精准滴灌(dīguàn)着每一株亟待成长的“新苗”。
一次家门口手术背后的健康守护(shǒuhù)
6月24日,60岁的东联镇长河村村民崔四清在家人的陪伴下从东联镇卫生院顺利出院(chūyuàn),气色相较(xiāngjiào)于入院明显好了不少。
不久前,他查出(cháchū)胆囊结石,腹部疼痛(téngtòng)明显,本已做好了辗转奔波市里大医院(yīyuàn)的心理准备。但这次不同了,就(jiù)在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医联体牵头单位——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就顺利为他完成了手术。
原来(lái),铜陵市第五人民医院的(de)专家会按需要定期来东联(dōnglián)镇卫生院为患者手术,“以前去市里看病,没个一两周折腾不下来,现在(zài)在家门口就能让市里专家手术,还(hái)能享受一级医院的报销标准,省心太多了。”崔四清的感慨,道出了东联镇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医”靠的满满获得感。
崔四清在家门口享受到的优质手术资源,是东联镇织密基层健康保障网的一个缩影。而对于这座拥有50家重点企业的工业镇而言,数万(shùwàn)产业工人的健康“守护盾(dùn)”也正变得更加坚实(jiānshí)。
东联镇(zhèn)乡镇卫生院荣获全国(quánguó)“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央广网记者 徐鹏摄)
今年8月,一项(yīxiàng)备受期待的民生工程——东联(dōnglián)镇卫生院新建的体检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忙碌的产业工人来说,这无异于(wúyìyú)开到了厂门口的“健康便利店”。长期以来,职业健康检查、常规(chángguī)体检往往意味着请假、奔波市区、排队耗时,对倒班工人尤显不便(bùbiàn)。新建成的体检中心,空间更宽敞、设备(shèbèi)更先进、流程更优化,将满足岗前、岗中、岗后体检需求。
“这不仅省去了舟车劳顿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更能让(ràng)健康隐患在‘家门口’被及时发现、尽早干预,成为(chéngwéi)守护工人健康的‘第一道(dìyīdào)哨岗’。东联镇卫生院院长汪陵生说。
东联镇卫生院还为产业工人特设了“急救”就医绿色通道,工人在厂区或镇域内突发急症、工伤,卫生院急救力量将优先响应、优先处置,无需排队挂号缴费,直接进入抢救或诊疗流程,确保在最(zuì)短时间(duǎnshíjiān)内获得有效(yǒuxiào)救治(jiùzhì)。
东联镇(zhèn)的(de)基层医疗,正以不断升级的“硬(yìng)设施”和充满温度的“软服务”,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承诺,深深镌刻在这片工业沃土之上。健康托底,民心所安,这也正是东联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基石。
更多的(de)民生暖意,正于小镇点滴汇聚,终成滋养一方、活力奔涌的江河(jiānghé)。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请在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běn)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zhuǎnzǎi)。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